news information
来源:
时间:2024-11-18 09:26:48
江南小学,由原四公里小学和四南小学于2009年合并而成,是全国国际象棋传统学校和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。江南小学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80多年前,其前身之一四公里小学,创建于战火纷飞、民族危亡的特殊年代。1937年,日本侵略中国浙江一带,美丽的江南遭受战火荼毒,当地人员大量内迁。浙江钱庄工会迁至重庆四公里地区,创办子弟校,取名“启智小学”,确立办学宗旨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。
1937年,抗战爆发,江浙(江南)陷入战火,浙江一带民众大量内迁,浙江钱庄工会迁至重庆四公里,建子弟校,取名“启智小学”,确立办学宗旨: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。
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启智小学(江南小学),担负起特殊历史使命,而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的办学宗旨,成为江南小学的文化基因,从此深深的刻进江小人的骨血之中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的重要论述中指出:我们的教育要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”。江南小学的文化基因是对这一教育论述最好的诠释。
自1937年建校,江南小学经历了多次校名变更和建制变化,直到2009年正式定名为江南小学,发展至今。在80多年的发展中,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的文化基因得以代代传承,引领学校不断开拓进取、发展壮大。同时,在学校80多年的发展中,曾有数次变革和创新,不断迈出新的“第一步”,并因此而取得丰硕的成绩。
通过对学校办学历史、文化传承、办学成果等方面的分析,同时结合当前时代特征,进而确立以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作为江南小学的核心精神(简称江南精神)。
《礼记·大学》说:“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,先治其国;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;欲齐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欲正其心者, 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物格而后知至;知至而后意诚;意诚而后心正;心正而后身修;身修而后家齐;家齐而后国治;国治而后天下平。”
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的江南精神,与《礼记·大学》所倡导“格致诚正修齐治平”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可谓异曲同工。
“明理启智”是认识世界、认识社会、认识自我,明科学真理、明人情事理,启迪人生智慧,是教育的“第一步”,也是人生的“第一步”,是基础,是根本,必须走稳、走好!“兴我中华”是胸有千里江山、心怀家国天下、彰显生命意义、实现人生价值,是“积跬步”基础上的“至千里”,是教育的旨归,是生命的升华。
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正是“修齐治平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精神的彰显。
诞生于国破邦衰特殊年代的江南小学,携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的江南精神,带着救亡图存的家国情怀,带着美丽江南水乡的诗意,从历史中一步一步走来,成为今天独一无二的江南小学。站在历史的新起点,踌躇满志的江南人又将把江南小学带向何方呢?
回答江南小学去向何处的问题,实际上就是回答要办一所怎样的学校的问题。那么,未来我们希望把江南小学办成一所怎样的学校呢?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校名之中。
1937年,江南小学从遥远的浙江(属地理文化概念的江南)来到重庆南岸四公里(长江之南,亦可称之江南),初名”启智“,终名“江南”。江南小学的前世与今生就是从“历史的江南”到“现实的江南”,这一历史与地理之缘,可总结为“源起江南而缘定江南”。从深厚的“江南之缘”中,我们找到了江南小学办学愿景的最佳表述呢,那就是:美丽江南,美好世界。
“美丽江南”有三层含义。
第一层含义,可以把“美丽江南”理解为一个地域概念。作为地理文化概念的江南,具有四重美:一是自然之美。江南山川秀美气候温暖水域众多,江南水乡,美甲天下。二是文化之美。江南地灵人杰,经济繁荣,文教兴盛,人才辈出。三是人性之美。江南人既有小桥流水般的温婉灵秀,又有大海般的旷达包容。四是诗意之美。江南的秀美山川自带诗意,时时处处给人诗一般美的体验。
第二层含义,可以把“美丽江南”理解为江南小学校园,即江南小学校园之美。江南小学的校园,应该是美丽的花园、温馨的乐园、书香的学园。
第三层含义,可以把“美丽江南”理解为江南小学校园,即江南小学校园之美。江南小学的校园,应该是美丽的花园、温馨的乐园、书香的学园。
那么,江南教育之美,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呢?
众所周知,教育是一种面向生命的社会实践活动,生命是世间最美的存在,生命之美决定了教育之美。因此,教育不应是单纯的知识灌输,也不是枯燥的道德说教,而是一段生命成长的美好旅程。
具体而言,江南教育之美表现为:
综上所述,江南教育之美源自于诗意之美、艺术之美,升华为人性之美、精神之美、家国之美、世界之美,与“明理启智,兴我中华”的江南精神彼此照应、一脉相承。
“美好世界”同样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。
1990年12月,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就“人的研究在中国——个人的经历”主题进行演讲时,总结出了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这一处理不同文化关系的十六字“箴言”。2012年11月,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“人类命运共同体”意识。2022年11月,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大一委三项决议。
反观江南小学,其有着深厚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。江南小学“一静一动”(国际象棋和校园足球)两大特色课程与“国际理解”具有紧密的关联性,是“国际理解”理念的生动写照和典型范例:国际象棋,又被称为西洋棋,但它起源于亚洲,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,成为国际通行棋种;现代足球的前身起源于中国古代山东临淄(今淄博市)的球类游戏“蹴鞠”,后经阿拉伯人由中国传至欧洲,逐渐演变发展为现代足球。现代足球始于英国。
江南小学以小见大,从尊重和理解每一个孩子的个体生命成长,延伸和扩展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理解、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理解、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理解、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理解。
美好的世界需要人去创造,需要培养更多具有世界眼光、全球意识、国际理解理念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人去创造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的美好世界,需要我们的教育有更高的站位和更大的格局。
总而言之,江南小学从物到人、从外显到内涵、从文化到育人都呈现出“美”的样态,以美的教育浸润美的生命体验,让师生从“美丽江南”出发,由内而外生发出“兴我中华”的豪情、建设“美好世界”的胸怀。
这就是江南小学“美丽江南,美好世界”的教育愿景所要表达的教育哲学内涵和教育价值意义。
有了“美丽江南,美好世界”的宏伟教育愿景,那如何去实现呢?这就落实到具体的办学理念之中。在传承学校文化积淀的基础上,我们将学校办学理念扩充为:跬步千里,点亮生命,绽放光彩。
“跬步千里”出自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故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”“跬步”是“走好每一步”的务实态度,“千里”则是“登高之博见”的教育理想。
爱尔兰诗人叶芝说: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"
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独特的鲜活的生命,教育就是点燃生命之火,点亮生命之光。
然而,“点亮生命”是教育的目标,却不是生命的终极意义。生命的终极意义是什么?是要实现生命的价值。生命就像一盏被点亮的灯,会散发出明亮的光芒,照亮四周。人不能仅仅是“活着”或“来过”,而要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、有意义。
“跬步千里,点亮生命,绽放光彩”的内在逻辑可用以下图示来表达:
通过上述“灵魂三问”,清晰地勾勒出江南小学的前世今生以及未来发展,这将助力江南小学更加坚实地“走好每一步”,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路上文化机构合作学校
在路上文化公司服务于全国,重庆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云南、湖南、湖北、江苏、甘肃……
编辑:路漫漫
以上为在路上文化机构原创案例,严禁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