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information
来源:
时间:2022-10-18 09:37:35
2021年12月16日,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《“十四五”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,旨在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,促进县中与城区普通高中协调发展,办好人民满意教育。
县中振兴固然需要多方面外部资源的倾斜,但更重要的是,要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,从战略发展高度,对学校进行顶层设计,对标国家教育政策,吸纳先进教育理念,挖掘学校历史文化,提升办学层次品位,塑造独特教育品牌,实现内涵式发展和持续性发展。县中提升计划的重点任务之一,是“加强学校文化建设,改善学校食宿卫生等生活条件,创造良好育人环境”。
桃李漫黔中秘境,松柏苍苍;
绿锦舞自然乌当,书声朗朗。
乌当中学地处“黔中秘境,自然乌当”的燕子冲,
“燕子”是乌中人不可替代的精神依托和情感归属。
乌当中学地处“黔中秘境,自然乌当”的燕子冲,处处洋溢着自然生态与自由生长的勃勃生机。
60余年的历史沉淀,乌当中学“自主自强、民主和谐”的办学特色正不断彰显。
思无界 行有方
“思无界”,即思想没有边界,思维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,天马行空、纵横古今。有思想、能思考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,也正是有了思考、想象和探索,人类才会不断地发展进步。
“行有方”,“行”指行为、行动;“方”有方向、方法、规则、端正等含义。即品行要端正,做一个奉公守法、品德高尚的合格公民;行动要尊重事物规律,要选择正确的努力方向,要找到正确的方式方法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“思无界 行有方”充分体现了乌当中学自由价值观的深刻内涵,是乌中师生的激励与鞭策,也是乌中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。
燕子
乌当中学不但所处的地方名为“燕子冲”,同时学校主教学楼也以“燕子”为造型进行设计,校内还有“燕归亭”,文化载体“燕子”便由此确立。
丨主教学楼
丨燕归亭
乌当中学有着深厚的“燕子情结”,燕子是乌中人不可替代的精神依托和情感归属。因此,以燕子作为乌当中学的文化载体是不二选择。
博学 慎思 明辨 笃行
《礼记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
乌当中学以此为校训,希望学校的每一位师生以此古训为立身处事的准则,成为有广博学识、独立思考、能辩是非、身体力行之人。
1、标志以学校文化载体“燕子”翻开的书本为主要创意元素。展现了燕子羽翼丰满、振翅昂扬,翱翔天空的姿态。
2、标志外轮廓采用中国传统印章的形式,以蓝色为主色调,象征广阔蔚蓝的天空,契合校训“思无界 行有方”。
3、标志整体传达出自由向上的精神,展现每一个乌中人积极追求的人生境界。
文化,唯有用才有意义,文化的符号,唯有用才有价值。乌当中学的视觉文化正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应用和导视用品,陪伴成长,见证蜕变,成为生命中美好的记忆!
作为教书育人、学习求知的地方,校园理应充满书香气息,但我们希望这种书香不仅限于课堂,而是让书香气息弥漫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。
因此,从总体上说,我们希望将乌当中学校园打造成一个建立在生态、健康、优美、恬静的自然环境基础上的充满浓厚学习氛围和书香韵味,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生活学习场所。
匠心独运的校门、逸韵高致的理念文化墙、独具特色的黔史长廊、雏燕奋飞的主题雕塑,尽展乌中气质,引领每一个人如燕子筑巢一般,一步一个脚印,朝着不同的梦想而前进。
丨校门
丨理念文化墙
丨黔史长廊
丨“雏燕奋飞”主雕
马克思曾说:“人创造环境,同样,环境也创造人。”课堂不仅在教室里,也在环境里。乌当中学校园中知识和环境交互融合,一半连着知识,学而不已;一半连着自然,雏燕成长。
丨生物园
丨地理园
“读史使人明智,读诗使人灵秀。”于诗词的天地中,体验往圣之绝学,聆听古今之良训,提升文化之修养。于文化的氛围间,培育独特的德育品格,以达立德树人之境。
丨《学记》文化墙
丨文化长廊
丨《爱莲说》景观小品
丨《离骚》景观小品
丨诗词景观小品
丨诗词景观小品
陶行知先生说:“艺术的教育不是目的,而是过程”。别具一格的互动装置尽在室内外空间,环境不同,功能不同,文化相同,学习兴趣得以激发,艺术天性尽情绽放。
丨乐在棋中
丨闲庭雅趣
丨艺海拾贝
丨艺海拾贝
丨艺海拾贝
丨音乐教室
丨剪纸教室
丨景观小品
别具一格的设计创造阅读、交谈、回忆、互动的空间,让学生像自去自来堂上燕一般,于闲暇之余交流沟通,或三两相约研读一本书籍。自由交流,惬意研读,肆意欢笑,构成求学记忆中的难忘时光。
丨休闲角隅
丨休闲角隅
丨燕归春来
丨阅读长廊
丨非正式学习空间
丨非正式学习空间
乌当中学,
是泥土成巢的归属,
是春意盎然的希望。
乌中学子,
注定会像燕子一样飞向远方,
亦会像燕子一样衣锦归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