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劳动的种子深埋在孩子的心中一一学校劳动教育基地文化
来源:
时间:2022-11-21 15:06:46
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,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。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,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、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。
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。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,重点是有目的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、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,让学生动手实践、出力流汗,接受锻炼、磨炼意志,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,劳动教育基地是开展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,是保障劳动教育顺利进行的有力支撑,因此在校园构建劳动教育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在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时,结合地方自然资源,创建农业种植、特色养殖等教育基地,让劳动教育回归自然,回归乡土,连通教育与生活经验,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,同时,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他们的农业科普知识,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,学会创造,学会合作,学会生活。
创建种植园地,通过开展一系列农业种植活动,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常见瓜果蔬菜及农作物的生产周期和过程,让学生在辛苦劳作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,珍惜粮食,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,以及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。同时结合多学科课程的融合,增强学生劳动思维及创新能力。
生态园拥有多样的生态环境,以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生态景观资源为基础,配置互动体验元素,进行科普宣教、生态功能利用等主题学习,通过植物与物种多样性搭配,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,让从学生深入理解各种生物相互依存,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。在劳动基地引入现代化环境监测和自动灌溉系统,能够实时观测到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环境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,激发孩子认识自然、热爱自然的兴趣。
美丽的玻璃花房处处充满生机,摇曳的花朵默默吐露芬芳。在花房中可以同科学老师一起认识不同品种的花卉以及如何插仟、养护、修剪、打顶、剪枝、育苗等全套的种植养护技术,同时花房还可以作为学生进行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美育场所,DIY组合盆景,插花技艺、绘画写景。让学生在对植物们进行更加深入了解的同时获得美的熏陶。
在学校设计小动物爱心养殖园,由师生共同照料,它们的食物可以来自学校农场的植物,排泄物可以成为农场的养料。让孩子与动物在真实的生命陪伴和交往互动中,产生温情怜悯、仁慈体恤等情感,建立对生命的深刻理解,察觉到生命的意义,重视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,尊重生命。在动物养殖的过程中,让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、养护管理方法,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与动物的情感,增强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。
搭建市集工坊,通过一系列校内外交流实践活动,如卖菜营销、将劳动成果制作成美食等等,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,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,并在交流中学会合作,实现劳动课程与社会、家庭之间的有机结合。
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,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。要让孩子知道,面包来之不易。通过劳动,他们不仅可以认识世界,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。
——苏霍姆林斯基